就像說“先生”我們一般都是指魯迅先生一樣,在紅木家具界說“曹工”則肯定是指曹新民先生。曹新民先生,紅木家具技術專家;中國家具協會傳統(tǒng)家具專業(yè)委員會高級顧問;中國家具集群產業(yè)發(fā)展突出貢獻者。他儒雅、謙和而又真性情,以新銳的思想和令人折服的紅木家具專業(yè)技能,書寫了紅木國標、干燥工藝、加工工藝、產學研合作等方面的種種傳奇。
相識與敬佩
最初知道曹工,只知道他是個機械專家——那是七年以前,我來中山•大涌采訪,在政府的介紹下認識了曹工并采訪了他。曹工雖然年長我三十多歲,熱忱卻不讓二十少年。
后來來到紅古軒工作后才與曹工有了進一步的溝通,多次拜讀了《深色名貴硬木家具》行業(yè)標準以及關于他的事跡報道……方知道曹工是一個多才多藝的人。也直到認識他之后,才知道他“紅木家具技術專家”并不單單指紅木干燥工藝的突出表現,更延伸至了制定《深色名貴硬木家具》、《紅木家具通用技術條件》等標準制修訂,也延伸至了紅木家具加工工藝設備與技術的更新、改造、產學研合作等等。在長期置身于企業(yè)生產第一線的工程技術工作中,曹工對紅木集群產業(yè)的發(fā)展、工業(yè)化的思維、產業(yè)升級有了自己獨到的見解,可謂是紅木家具實戰(zhàn)型全方位人才。
木材收藏
曹工的辦公室,沒有奢華的裝修,有的是大大小小的書籍、文件分門別類放置著,而正在打開著的書和文件,讓整個辦公室甚有生機。
在置滿各種書籍和文件的辦公桌上,空出了一個A3紙大小的位置,那里放著一摞白紙和一支鉛筆。曹工無論寫東西,還是構思項目,都會先出手稿,然后再在電腦里形成。
辦公室一角那幾根古老的木頭,在他的眼中,都是藝術品。同時,曹工也在實施一個長遠的計劃,就是收集各種木頭。他認為每一個木塊的背后都隱藏著種種生命的痕跡,它想用這些有生命的木頭去創(chuàng)造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故事。
“這幾個抽屜分別裝的是東南亞,非洲等地的木材樣板……”曹工從他的架子里搬出了幾個舊抽屜,里面放著貼上標簽或寫上日期名字的木材樣板。盒子里的樣板整齊地放置著,隨手拿起其中一塊樣板,上面寫著“交趾黃檀2005.10.12”。
“這里的許多木材樣板都是與吳總去考察時帶回來的。”說起吳總,曹工滿是欣賞。緣起于上世紀末,雙方認識于曹工在國企從事技術工作之時。
“我從小就對木頭有獨特的喜好,有人說我很像一個對木器充滿玩心與創(chuàng)意的極客。”因此,曹工與吳總一認識便聊起了紅木,自然而成,便結成了忘年之交。曹工也由此慢慢開始研習起了紅木家具的加工工藝。在政府和吳總的邀請下,曹工來到了中山,成為了大涌紅木行業(yè)的一員。此后,曹工開始從方方面面了解鮮為人知的木材知識,并經常與更多的人分享,也開始將紅木家具的干燥與現代干燥工藝奇妙結合起來。
木材干燥
“熱帶硬木干燥是國內外公認的技術難題,也是紅木家具行業(yè)發(fā)展具有共性的技術瓶頸。上世紀九十年代未,全國的紅木家具由于木材得不到科學的干燥,家具質量不穩(wěn)定,行業(yè)的發(fā)展也因此嚴重受阻。”
“建設干燥基地不簡單,木材本身的體積大,需要的場地也非常大,好在當時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,才得以順利開展。”2001年,在大涌鎮(zhèn)政府、協會、企業(yè)的支持下,曹工擔起紅木家具企業(yè)技術指導之重任,正式將現代木材干燥技術引入熱帶硬木干燥之中,起步打造“中山市(大涌)木材干燥中心”技術公共平臺。
曹工因感動于紅古軒堅持搭建行業(yè)平臺的夢想而加入紅古軒。“在1999年當看到大涌紅木家具的發(fā)展情況,以及看到大涌紅木家具企業(yè)的熱誠,我毅然地選擇加入到大涌、加入紅古軒。”介紹完木材干燥的應用后,曹工不禁補充。
此后,曹工為推動家具產業(yè)的技術進步、行業(yè)發(fā)展,做出了不少富有成效的實際工作。尤其在紅木家具傳統(tǒng)技藝的革新,熱帶硬木干燥工藝、干燥裝備的研制,名貴硬木樹種的擴展與材性研究,木材物理改性,家具企業(yè)的更新改造、產能建設,產業(yè)集群創(chuàng)新,以及集群產業(yè)實施技術標準戰(zhàn)略等方面。
木材應用
隨后曹工拿出一條坤甸木做的紅木鎮(zhèn)紙,說這一鎮(zhèn)紙還運用于日常生活,比如拍核桃。
“坤甸是一種木材很硬的木,如此大小拿在手上就相當有手感,而且坤甸木的獨到之處是它有彈性,拍核桃質感更好,同時它也是一種防腐的木材。”寥寥幾句,曹工便道出坤甸木的獨到之處。而更有趣的是,這個鎮(zhèn)紙是從一張椅子的凳腳上截取并改造而成的,而年份估計可以追溯到清朝,感覺甚妙。“大涌30多年以前的船也大部分都以坤甸木為主材,它彈性甚好,船槳在劃的時候,船身獲得推力的作用,入水后與水波自然產生順貼的起伏感。”從拍核桃到船的制作,相差甚遠,卻因同一種木材而彰顯其異曲同工之妙。
曹工還說,紅木的巧妙運用與生活息息相關。在運用的過程中能了解到許多于日常生活相關的木材知識。曹工講述時語調雖然輕松且平緩,但完全不乏充滿理性而嚴謹的科學精神。
加工工藝
曹工對工匠的聰明才智十分欽佩,并與許多工匠師傅成為朋友。“來大涌之后看到工匠師傅們的制作技能和當今的加工工藝,隨后就被他們所吸引。”、“許多師傅雖沒有對木材做深入的木質鑒定,但僅憑多年的經驗和直觀的審美便可判斷木材的優(yōu)良。”曹工從工匠師傅那里更加懂得“別具匠心”一詞的深遠內涵。
曹工甚是喜歡明式家具,他的辦公室和家里都各擺著一對十分簡約的明式長凳,朋友到訪都坐在此凳上,喝杯茶,聊上個日久天長。簡約似乎不足以概括曹工對明式家具的感受。正如曹工所言:“明式家具有著不是片言只語就能概括的凝固之美。”
曹工在閱讀美學書籍和研究紅木家具加工工藝的過程中,不斷去實踐、去體驗紅木的制作。而傳統(tǒng)的手藝,包括榫卯的銜接、雕刻力度的抑揚頓挫、家具長寬比例的黃金分割、木材質地的反復嚴選等等都讓曹工沉浸其中。他根據各種素材的特性,依照人體工程學的設計,參與到家具的創(chuàng)新發(fā)展中,尤其是新中式家具的設計。
“家具是最能寄托人情感的東西,我想做出的就是賦予情感的家具。”如此的想法,早已存在于曹工的內心,而他的雙手,沒有像紅木在使用的過程中包漿呈現光澤,卻是在創(chuàng)作和練習中變得粗糙,長滿了老繭。
一系列的實踐、體驗后,曹工依據木材切削原理指導大涌紅木家具企業(yè)建立起了刀具庫,此項技術專門運用在家具線腳的切割打磨上,款式多樣,針對各種線形都配有專門的刀具,解決了傳統(tǒng)工藝中手工加工、打磨易出現崩塊、變形而難以修復的難題。
標準制修訂、產學研合作
“紅木家具早已不僅僅是為使用,更象征著人們的生活方式,歲月的沉積賦予了它更為深廣的含義,這使我們的責任變得更重。”、“而紅木家具業(yè)也是一個傳統(tǒng)的行業(yè),它需要有更多行業(yè)內外的人關注、參與到其中來。”為此,曹工不斷地走訪全國,并為大涌紅木的產學研合作牽線搭橋。而在走訪的過程中,他尤為喜歡進入到校園,與學子們溝通、暢談,為培養(yǎng)當代傳統(tǒng)家具產業(yè)的設計人才而奔忙。
“產學研合作是企業(yè)發(fā)展比較重要的一環(huán)。許多紅木企業(yè)在人員培養(yǎng)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。如許多從事家具的設計者,不是從優(yōu)秀的木工提拔而來的,就是從別的專業(yè)轉行而來,這樣不利于行業(yè)的創(chuàng)新。而學校的‘純’書本教育,很難適應市場的發(fā)展,所以走‘校企合作’之路培養(yǎng)新型、適用人才十分重要。”曹工意味深長地說。
關于紅木家具標準制的修訂,曹工一個實在的對比烙在了我的心里。“花幾十塊上百塊買一件衣服,都可以明確知道自己買的衣服是什么材質、保養(yǎng)方式等等,花幾十萬、上百萬買一套家具卻不能明確知道自己買的家具是什么材質,能夠享受哪些服務,這是說不通的。”作為主要起草人,曹工于2005年參與《深色名貴硬木家具》QB/T2385-2008標準制修訂,此后于2009年參與起草《紅木家具通用技術條件》GB28010-2011標準的制定。
曹工所崇尚的生活審美境界,是在簡潔安靜中融入質樸的美。他的任何東西都褪去了包在外面的皮套,讓它們變得更有人情味。如他平時使用的那一只鋼筆就呈現出了敦實厚潤的光澤,那是時間的光澤,深沉卻細致。
而今,閑時曹工會與親戚朋友一起喝茶、談天,同時還經常外出旅游,并且尤為喜歡爬山,可謂遇山就爬……從容淡定的過好當下每一天,同時也不斷地發(fā)現生活的美,讓生活的每一天都過得有意義。